為什么國外貨車引發的交通事故比國內少?
2020-03-16
隨著物流時效不斷提高,卡車的速度也“水漲船高”,特別是干線車輛,平均時速70km以上已是司空見慣。當動輒幾十噸的龐然大物以如此高的速度發生事故時,往往后果慘不忍睹,一例例令人觸目驚心的慘案已經或多或少說明傳統的被動安全系統,例如安全氣囊、安全帶、保險杠、甚至駕駛室后移等技術在卡車事故面前已經頗顯力不從心了。
根據相關機構的數據表明,我國的交通事故率和死亡率遠遠高于發達國家。尤其是貨車,一旦出事故,都會有傷亡。那么發達國家是如何解決貨車安全問題的呢?
從設計出發 領先我國數十年
一輛卡車從設計到使用,每一個環節都關乎安全問題。要說發達國家是如何解決貨車安全問題的,首先得說說車輛設計。
國內外商用車其實存在很大的區別,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。在商用車巨頭的歐美發達國家,商用車的發展快于乘用車,很多高科技、優秀的設計都是率先使用在商用車上。
在商用車的設計上不僅單一的重視車輛的動力性、實用性,安全性和舒適性也是他們追求的目標。比如空氣懸掛、氣囊減震、空氣懸浮駕駛室、液力緩速器這些技術早已經在國外重卡上普及了。
關于車輛設計也有較完善的法規,比如歐盟要求4.5噸以上的貨車強制安裝AEBS系統和車道偏離預警系統,至于EBS(電子制動系統)和ESP更是強制安裝。
瑞典還強制安裝酒精鎖,如果檢測出酒精超標就無法啟動汽車。通過這些技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事故發生的概率。
都會對車進行改裝 但目的不同
違規改裝也是國內貨車繞不過去的一個坎,新車拿到手之后,加裝大尺寸防撞杠、加固底盤、對貨廂動手腳、加裝剎車大王、加淋水等等,目的只有一個,多拉貨。但這種對于車輛核心部件“動手術”的行為無疑對影響車輛的安全性能。
比如加裝“剎車王”,雖然短時間內看上去制動效果有了不小的改進,但實際上長期使用破壞了整車制動效果,加劇了制動片的磨損,蘊藏著更多的危險。
看到這里,很多人會說國外車不是改裝的更厲害,沒錯,歐美、日本甚至隔壁的印度,貨車改裝是法律許可的。和國內區別在于:國外的貨車改裝是一種文化,對貨車進行裝飾改裝,但這一切都建立在不動貨車核心部件的情況下,只是對外觀等進行改裝。國外法律對于貨車改裝也有很詳細的要求,監管也非常嚴格,所以才有了豐富的改裝文化。
其目的是為了彰顯個性,和國內貨車改裝完全不同,不敢想象如果國內也放開貨車改裝會有多亂。
考駕照≠學開車 司機培訓必不可少
在歐美發達國家、日本等,規矩二字尤為重要,考駕照是一件嚴格又嚴肅的事情,在駕校,教練教你的不只是如何考駕照,而是如何開車,如何安全行駛,對于盲區判斷、預判性駕駛等,都是必教課程。
相比國內的商用車企,像奔馳、沃爾沃、斯堪尼亞這些商用車界的領頭羊多了一個環節,那就是對駕駛員的培訓。他們對這類培訓非常重視,對定期組織駕駛員培訓,更好的熟悉車輛的各功能,糾正駕駛員的錯誤,無論是對于車輛使用的經濟性、安全性,都會有一定的保證。
近幾年,我們國家的商用車培訓,也在逐漸開展和進步。
管理極其嚴格 國外鮮有超載
說完車輛設計出廠到提車改裝,就可以真正的上路行駛了,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。除了技術、設計,車輛在路上的監管也非常重要。
在國內的貨運行業中,疲勞駕駛是常態,為了時效性,二十四小時不停車休息都是常有的事。因此疲勞駕駛也是導致貨車事故頻發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而在其他國家,貨車司機連續駕車4個小時駕駛超過4小時,一個工作日累計超過8小時,甚至每周超過相應的駕駛時長,都是法規不允許的。將會通過各種手段被強制休息,不休息被查處將會面臨懲罰。
除了疲勞駕駛,超限運輸也是貨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。據統計,在我國交通事故中的70%是由超載運輸引起。
921之后,超限治理嚴格了一段時間,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問題,標準不統一,交罰款了事,有些地方執法人員睜一只眼閉一只眼,超載亂象并沒有得到根治,監管不嚴格是主要問題。
反觀國外,超載運輸的案例很少,除了因為物流公司和司機本身的安全意識,還有嚴格的管理,一旦超載,將面臨高額的處罰甚至進監獄,而且處罰不單單是針對司機,更會對運輸公司以及貨物托運方進行處罰。
從源頭治超,治超責任到每個環節。比如美國的天文數字罰單,日本的一超三罰,德國的駕駛員黑名單等,都從根源上遏制了超限運輸。
駿馳安全輔助駕駛,減少交通事故
如何使用科技手段,減少交通事故?國內汽車安全科技企業一直在創新和進步。
通過加裝盲區監測傳感器,減少大型車輛的視野盲區;通過ADAS高清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,為駕駛員提供預碰撞報警、輔助制動和緊急制動;通過DMS駕駛員行為管理,有效預警不文明駕駛、疲勞駕駛,減少人為因素引發的交通事故。
JCST駿馳智駕,8年時間,已幫助全國數萬輛貨運司機和車輛,實現智能安全輔助駕駛和主動安全智能防控,累計安全行駛數據已超過3000萬公里。